日前沈阳配资开户,广州市番禺区第五人民医院(下称番禺五院)急诊科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。患者吕女士在丈夫搀扶下急匆匆进入该院急诊科诊室——这已是她今年第三次因突发心慌、心跳过速紧急就医。整夜未眠且情绪焦虑的她,甚至未来得及挂号便急切求助,希望快速用药缓解痛苦。
面对这一紧急情况,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没有盲目用药,而是迅速听诊并判断其病情危重,第一时间将患者转入抢救室,同步安排心电图检查。起初因情绪紧张,吕女士拒绝配合,经医护人员耐心沟通解释后,她最终接受检查。心电图结果显示,其患有室上性心动过速,心率高达210次/分。
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,医护团队果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:一方面准备静脉推注维拉帕米,另一方面同步实施针刺疗法。针刺右侧内关、大陵、神门穴后,患者心率开始下降。药物与针刺协同作用下,心率逐步降至170-180次/分,但仍未恢复正常心率。为进一步巩固疗效,医生在患者左侧相同穴位继续行针,患者出现明显触电感,心率迅速降至150次/分,并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,最终稳定在80次/分。患者吕女士症状显著缓解,情绪也逐渐平稳。
实施针刺疗法
回溯吕女士前两次就诊经历,5月发作时通过胺碘酮、维拉帕米转复;7月发作时两次静推维拉帕米效果欠佳,最终改用普罗帕酮并配合刺激咽喉引发呕吐后方才转复。相比之下,此次中西医结合治疗显著提升疗效、缩短救治时间,极大减轻了患者痛苦。
“这次抢救充分展现了医院急诊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专业水平,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在急症救治中的独特优势。”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据了解,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,发作时心率可达150-250次/分,患者常伴随心慌、胸闷等症状,严重时可引发晕厥甚至心功能衰竭。中医针刺疗法选取内关、大陵、神门等穴位,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稳定心率,此次“针药协同”的成功案例,为急症治疗提供了更高效、温和的新选择。
番禺五院专家提醒,若频繁出现心慌、胸闷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排查。早诊断、早治疗是降低心律失常风险的关键。
文:番禺融媒记者 潘晓均 通讯员 黄华俊 吴礼贤
图:番禺五院提供
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